酸甜美味、营养价值高、喝起来方便……生活中,酸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但人们对于酸奶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你分得清不?
误区一:喝杯酸奶助消化
酸奶仅是对人体肠道比较友好,能减少胃肠道感染的几率,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酸奶能促进消化。吃撑后食用酸奶相当于“加餐”,不仅不会达到有助消化的效果,反而会增加更多热量。
误区二:低温酸奶才营养
“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都是由牛奶发酵而来,其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相差无几。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含有“活的乳酸菌”。
误区三:酸奶补钙效果差
对比酸奶和牛奶的营养成分含量表,100克酸奶可提供的钙含量为118毫克,而相同分量牛奶的钙含量为104毫克,酸奶的钙含量略高于牛奶。此外,经过发酵的酸奶中乳糖、蛋白质、脂肪都有部分分解,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发酵所产生的乳酸能促进钙吸收,所以,酸奶补钙的效果比牛奶还要更好一些。
误区四:多喝酸奶导致“血液黏稠”
酸奶中的增稠剂有很多种,包括果胶、琼脂、食用明胶等,这几种成分都属于大分子物质,绝大多数进入人体后不会被消化吸收,但功效类似于膳食纤维,所以说喝酸奶会导致“血液黏稠”并不科学。
误区五:酸奶就是酸奶饮料
酸奶饮料,包括酸性乳饮料、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等,是允许加水配制的含奶饮料,而不再是牛奶。酸奶饮料和酸奶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别很大,酸奶饮料的营养只有酸奶的三分之一。
误区六:酸奶可随时饮用
酸奶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饮用,空腹饮用会令酸奶原本具有的保健作用减弱。
误区七:酸奶老少皆宜
腹泻或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在肠道损伤后喝酸奶要非常谨慎,1岁以下的小宝宝,因其肠胃功能弱且发育并不完全,也不宜喝酸奶。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以及胆囊炎、胰腺炎患者最好别喝含糖的全脂酸奶,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八:酸奶可随意搭配
酸奶适合与淀粉类食物搭配使用,比如面包、米饭、面条等,但若要与香肠、腊肉等高油脂的加工肉品一起食用,肉食中的亚硝酸会与酸奶中的胺形成亚硝胺,不推荐搭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