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饮料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哪怕你不是快消的达人,大家都知道饮料类别是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其中一种反季营销的方法(de-seasonalize)的方法是推出暖饮。
有如之前我在上海的观察,即饮咖啡是暖饮的一个大头(简单分类我把奶茶等也放在一起,因为这些饮料都稍微有点饱腹的感觉,是传统的热冲引演变的饮料)
另外一边,大家可能都知道连锁咖啡店其中一个杯子营销是圣诞的红色,如果我们转移到即饮咖啡的话,其实不少品牌也有特别的圣诞包装,以下是2016其中的三款SKU
无独有偶,这些口味都是奶味比较重,而不是传统苦苦的espresso 口味。所以我也是把奶茶在分析的时候一块儿归类。
即饮饮品夏季是热销旺季,冬季呢?大部分都偃旗息鼓了,当然,也有例外,那是一些带有冬季驱寒保暖特质的饮料,比如咖啡。想象一下,握着暖暖的咖啡,行走在寒风里,时不时地喝上一口,那感觉,要比夏季喝冰镇饮料的畅快来得更贴心,更富有力量感吧。
咖啡作为一种外来饮料,很大程度上带有西方生活方式的基因。雀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中国开展消费教育——告诉消费者,那种带着焦香味,喝起来苦苦的黑色饮料“味道好极了”。接受并从中受益的,是学生一族。那些点灯熬夜的时刻,有一杯咖啡相伴,也是一件时髦的事。
如果说,雀巢打破了中国人和咖啡之间的隔阂,那么,星巴克咖啡馆的进入,则是从感性的层面,将咖啡融入日常生活。随着咖啡的普及率和接受度的提高,咖啡逐渐成为一种城市生活方式,咖啡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瓶装即饮咖啡也随之出现。雀巢之外,最早推出即饮咖啡的企业中,统一也是较早推出即饮咖啡的企业。在2003年,雅哈咖啡上市,带给消费者即饮、便利的消费体验,随之而来的是怡宝的FIRE火咖、可口可乐的乔雅、康师傅主推的星巴克星冰乐等。
经过多年培养,目前,速溶咖啡、现磨咖啡和即饮咖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1.8%、10.1%和18.1%(数据来自英敏特相关报告)
截止目前,咖啡和中国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都还是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消费者对咖啡有一定的需求,但是不论从消费比重上,还是消费频次上,所占的份额都不是很大,导致咖啡品类里没有大单品出现,在企业品牌家族里也没有专属咖啡的大单品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很红的FIRE火咖,进入中国以后,火不起来的原因,麒麟将之转给华润去做。
可口可乐的乔雅咖啡在2014年年末一上市以后,也是大砸广告,市场做到现在,状态也是乏善可陈。
那么,我们要问,如何破解这种若即若离的温吞局面?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雀巢、三得利和统一,三者共占有接近75%的份额(根据市场调研公司欧睿的数据)。中国即饮咖啡市场规模达60亿元。市场空间不小,销售机会尚待开发。正如统一企业总经理侯荣隆的那句话,“消费者不缺新产品,要的是有价值的新产品。”侯先生认为,在食品行业,真正的创新很少,统一要做有感的创新,进一步走到不可能替代,高性价比的创新产品。统一要做的是,紧盯消费者行为。
近年来咖啡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星巴克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咖啡饮品品牌,最近星巴克又有了新的大动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详细>>
高端即饮饮品市场竞争火热,星巴克也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品牌市场,打造更多样化的产品。近日登场的新口味拿铁咖啡、家庭装拿铁和即饮星冰乐茶饮,都为这个品牌注入了更多可能性。详细>>
好妞妞招商网专业的食品、饮料类招商网站,以互联网媒体为载体,快速不间断传播客户信息,拓展企业宣传渠道,有效降低企业招商成本,高效提速招商效果,投入小,回报大。详细>>
当前全球环境,是价值共同体间竞合,企业不仅追求商业价值,更要承担社会价值。11月1日至10日,中华老字号珠江桥牌在抖音平台开启挑战赛活动及社媒话题互动详细>>
长期以来,新品营销都在品牌战略规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当前环境中最具增长性的营销密码。如何打造更具爆款潜力的新品,并提升产品上新的确定性,成为所有品牌亟待解决的难题。详细>>
自各地放开后,继囤菜囤粮食后,又掀起了一股囤药的热潮,家里的一个亲戚说是囤了两千多的药,很多都已经卖断货了,在此也要提醒大家,饭可以乱吃,话可以乱说,但是药坚决不能乱吃,已经有多起重复吃药吃到肝损伤的例子了。详细>>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将于2023年5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览面积将达到180,000平方米,预计吸引全球4,500家展商和超过150,000位专业人士参与。详细>>
随着消费的升级,消费者对新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饮品行业的内卷也日渐加剧。作为新零售咖啡行业的知名品牌之一,瑞幸咖啡从用户与市场新需求出发,创新推出全新南瓜系列饮品,其独特的口感和出彩的颜值,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对仪式感、美味度和趣味性的追求,在饮品市场中掀起一股巨大的浪潮。详细>>